FirstBIKE 的故事
父親的使命 - ニ輪單車
德國著名單車手Ralf Coerschulte,同時也是產品設計師及兩名孩子的父親,他希望為自己的孩子設計出適合2~6歲幼童使用的平衡車。讓他們在安全及無壓力下學習及享受乘單車的樂趣 - 作為產品設計的主要目標。經過多年研究和改良,成功設計出名為FirstBIKE的平衡單車。FirstBIKE推出後立即成為父母為孩子購買第一部單車的最佳選擇。
研究證實FirstBIKE能帶給小朋友優越的成就感,對培養獨立能力及建立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。

平衡能力
學習的重要元素
視覺、聽覺和觸覺是大家都熟識的感覺系統。但我們身體還有兩個重要的內知覺 - 前庭覺和本體覺,也即是「平衡感覺」。這個「平衡」感覺系統對於空間發展、姿勢控制及力度協調等發揮重要的角色。我們藉著這些感覺系統一起配合才能發揮日常活動必需的「平衡」力。這些感覺系統也是幼兒發展學習能力的重要元素。但大部分人誤以為平衡力是與生俱來的能力,很多時候都會忽略了它的重要性。
感覺訊息的正確處理,與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有很大的關系。相反,如果平衡感不足,會對感覺訊息未能正確處理,就會出現「感覺統合」失調。
究竟「感覺統合」是什麼的一回事?先讓我們和大家分享它的定義,再去了解「平衡感」跟學習有什麼關係。
感覺統合是每一個孩子發展必經的過程。我們藉著感覺系統接收及傳送來自周圍環境或來自身體內的訊息,並傳到腦中加以分析整理,指示身體作出應有的反應。簡單來說,這個時期,孩子的大腦就像是一部處理各種感覺刺激的機器,孩子需要直接由各種感覺來認識自己身體和周邊環境。孩子透過合適的機會探索環境,讓觸覺、內知覺得到充分運用及合作,累積經驗,促使大腦功能不斷發展。
相反地,如果感覺統合失調,孩子學習上容易分心及做事欠缺組織,讀寫出現障礙,部分孩子情緒容易波動,手腳四肢看來正常,卻又經常無故跌倒或碰倒東西。感覺統合失調成因可分先天及後天因素。先天因素指孩子從出生以來腦部結構及處理訊息功能出現異常,後天因素指由於缺乏恰當的環境刺激(例如很少爬行或戶外活動),導致感覺統合發展未成熟。
鍛鍊「平衡」能力有助刺激大腦處理訊息功能,促使感覺統合正常發展,對孩子專注力、思考及學習能力、分析及認知能力都有極大的幫助。
總的來說,感覺統合發展對孩子學習扮演重要的角色。所以在學習的同時,不要忘記讓孩子去進行不同類型的感覺統合活動,例如多到戶外騎單車,或到公園玩不同的設施如鞦韆、氹氹轉等。玩的同時,亦有助孩子的整體發展。
學騎單車
同時建立應有的平衡感
如同走平衡木一樣,踏單車有助兒童發展協調能力、平衡感及專注力。但父母應如何為子女選擇合適他們的第一部學習單車。你可能會留意到學習單車基本可分為兩類,平衡車和有輔助輪的單車。有輔助輪的單車,小朋友是先學會踏板。但相反,平衡車,小朋友是先學會平衡。
有輔助輪的單車在過渡至正式的兩輪單車經常會嚇怕小孩,尤其是他們還沒有充分發展好本身的平衡感,因為要學會平衡較學踏板困難。相反,通過先學會平衡和操縱沒有腳踏板的單車容易得多,這也可以為將來升級到兩輪單車作好充分的準備。